中新网广州1月15日电 (记者 程景伟)“砚遇岭南——广东地区出土砚文物与砚文化展”14日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9日。 展览现场。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
近日,江苏省文物局透露,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南京五佰村东吴丁奉家族墓作为新发现文物点,完成现场调查与登录,其出土文物中的一件骑马俑堪称“改写世界军事史”的重大发现。
展览分“砚之流变”“砚之材工”“砚之人文”“砚之传承”四部分。“砚之流变”以广州地区70年考古发掘出土砚为主体,兼纳广东省内其他区域的出土砚,首次系统梳理了广东地区出土砚文物两千余年来的形制流变及砚文化传承脉络。从砚出土背景、及其相关文房器具配套等多元视角,深入挖掘背后所蕴含文化内涵。“砚之材工”透过盛世名砚对材质与制砚工艺的极致追求,探寻成就一方佳砚的奥秘。“砚之人文”借由砚上的雕刻题铭,洞察使 ...
出土器物中较值得关注的一类是封泥,封泥图案有动物和人物, 部分人物可能与西方古典神话有关 。考古专家介绍,这些发现为研究龟兹地区僧院的形制布局、僧院与塔院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实例,对研究佛教的传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专家表示,此次发掘出土遗物数量众多、特征明显、价值重大,尤以唐宋时期陶瓷器种类丰富、来源广泛,体现了当时荆州城商品经济和物流交通的发达,彰显了荆州作为长江中游地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历史地位。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保中心主任余健介绍说,博物馆现馆藏有4件青铜蛇和一件石蛇,虽数量不多,却极富代表性。巴掌大小的石蛇造型相对“抽象”,生动刻画出弯曲的蛇身;青铜蛇形制基本一样,长约1米,造型灵动,蛇身向上弯曲,其上有羽翅,蛇尾向内卷曲,遍布蛇身的菱形纹模拟出鳞片的形态。青铜蛇因其臣字目、歧羽纹而成为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巳升升”眉眼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更是迎来“蛇生”的高光时刻。
近段时间,成都“挖水晶”的话题火了,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网友晒出自己所挖“水晶”图片。虽有专家表示,网友所挖的实际上多为方解石或石英石,其挖掘价值不大,但依然挡不住“挖友”的热情,不断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新的“战绩”。
13日,浙江绍兴发布消息称,当地嵊州缸山村一带发现窑址群。该窑址群清理出六朝时期制砖窑、炭窑址及宋代瓦窑址,共计11座,墓葬6座、房址1座。嵊州缸山窑址群属早期砖窑,年代久远。
3号墓里面出土了有明显的性别特点的玉饰件。
中新社武汉1月13日电 (记者 梁婷)记者13日从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获悉,荆州唐宋考古获新发现,共发掘唐代以来遗迹145处,出土3000余件类型丰富、材质各异的器物,其中包括大量唐宋瓷器。
据介绍,从已知的考古资料来看,国内仅有20余座墓出土有汉代纪年漆器,分布于湖南长沙、安徽阜阳、江苏盱眙,国外朝鲜乐浪、蒙古诺音乌拉等地也有见,M2的这件纪年漆耳杯不仅充实了汉代纪年漆器实例,而且从造型及纹饰等对比分析,与甘肃武威、朝鲜乐浪、蒙古国诺音 ...
展出的九旒冕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初期的冠冕实物;九缝皮弁,是现存唯一的明代初期皮弁实物,填补了明代藩王制度的实物空缺,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礼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