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经济处在缓慢复苏过程中,增长动能依然不足。展望2025年,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相对稳定,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化态势可能进一步加剧。同时,全球通胀率有望继续下行,就业市场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在此背景下,全球财政政策将回归正常化轨道,而货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排在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包括“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更 ...
营造更优就业环境。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还要统筹兼顾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问题。这就需要促进进城农民工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助力更多人融得进、留得住、能成业。据测算,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有效扩大内需,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 ...
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 ...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国家各类宏观经济政策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内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明确提出“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 ...
新质生产力,一个全新和鲜活的概念。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将其放在更宏大的视野中去观察和把握。 人类发展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 ...
作者:储勇(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揭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明确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两重”建设是2024 ...
回归25年来,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特别是在中央政府和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社会各界迎难而上、务实作为,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摆脱“一业独大”,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 回归以来,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沃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体系、治理体系与价值体系,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兼容并包的文化理念、追求理想政治的观念等,都是这套价值体系的深厚底蕴。 构建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系 中华 ...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和发展前景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