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第一场焦点对话在珠海举办,来自电影创作、发行领域的八位嘉宾围绕“如何提升华语纪录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这一主题,从专业视角展开对话交流。 纪录片导演向一民、宋坤儒、竹内亮和于鹏立足自身创作实践和国际推广经验,从题材视角选取、剪辑后期、翻译校对、宣发策略等多维度出发,深入探讨华语记录电影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向一民表示华语记录电影要立足国际视角和语境,掌握华语题材国际 ...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要追寻楚文化的浪漫与瑰丽,必不能错过有着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楚漆器。在荆州地区出土的各类漆器达1.5万多件,约占全国总量的60%。而在中国七千余年的漆器制作历史上,楚漆器,正是漆艺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
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外国政要和贵宾的大厅,陈设着一幅巨型画作。画上一棵迎客松,挺拔伟岸,苍劲古朴。这幅画作重达200公斤。松树上成千上万个松针,都是匠人一根根敲打出来,又挨个锻接拼成。
中国网北京10月25日讯(记者 和海佳)遵义金秋桂花开,满城飘香秋意浓。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闪耀长征路 ...
用光影艺术更好地记录时代先声,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华语纪录电影迈向新的高度。10月24日,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在珠海开幕。
张志刚: 宗教和文化的关系,是每一个民族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自公元1世纪前传入中国始,佛教在两千多年里,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众多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提起核雕,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学教材上的古文《核舟记》。其中描述的核雕艺人王叔远所雕核舟“东坡游赤壁”,方寸之间,人物栩栩,妙趣横生。 不少人忍不住问:时至今日,如此入骨见匠心的传统手工艺在世上还有留存吗?
四是结合西鱼台姑子坪遗址、纪王崮春秋大墓,东安古城为探索纪国晚期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永城王庄遗址是河南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有哪些显著特征和文化独特性,又如何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023年主持王庄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简要介绍王庄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 朱光华:2023年3月,由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 ...
陈志宏: 1984年,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在《厦门日报》发表《卓越的建筑家——陈嘉庚先生》,首先提出了“嘉庚建筑”这一概念。嘉庚建筑是指陈嘉庚先生在20世纪初期捐资兴建并主持规划、设计和监督施工的教育建筑,其中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是嘉庚建筑保存至今最完整最集中的历史遗产。
10月24日,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打造精品力作,推动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主旨论坛在珠海举办。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主任张红,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宣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群飞等嘉宾围绕华语纪录电影的现在与未来,从内容呈现、艺术价值、技术创新、市场潜力多个维度,分享了推 ...